在線葉綠素檢測儀傳感器長期浸入水體,表面易附著藻類、生物膜、泥沙等污染物,這些附著物會遮擋熒光信號的發(fā)射與接收,導致檢測值偏低(如生物膜厚度達 50μm 時,誤差可能超過 20%)。清理需兼顧 “徹底去除污染物” 和 “保護光學部件”,避免劃傷或腐蝕探頭。 
一、清理核心原則 1、針對性除污 根據(jù)污染物類型選擇方式:藻類和生物膜(黏性強)需物理擦拭 + 化學軟化;泥沙(硬質(zhì)顆粒)以物理沖洗為主;有機碎屑(疏松附著)可通過水流擾動清除。 2、保護光學部件 傳感器的熒光窗口(多為藍寶石或石英材質(zhì))硬度高但怕劃傷,需避免使用鋼絲刷、砂紙等硬質(zhì)工具;電子元件接口需防水,清理時防止液體滲入。 3、定期預防性清理 結(jié)合使用環(huán)境制定頻率:富營養(yǎng)化水體每 3-7 天 1 次;清潔水體每 15-30 天 1 次,避免污染物長期附著形成頑固沉積(如生物膜鈣化后難以清除)。 二、具體清理步驟 (一)基礎物理清理(適用于輕度污染) 1、拆卸與預處理 關閉傳感器電源,從水體中取出(若為沉入式安裝,需先關閉數(shù)據(jù)采集系統(tǒng)),用干布擦去表面水珠,觀察污染物類型:若為疏松泥沙或浮游藻類,直接進入下一步;若有明顯生物膜(表面滑膩、呈暗綠色),先進行化學軟化。 2、沖洗與擦拭 用低壓清水(壓力≤0.2MPa)沖洗探頭,水流方向與光學窗口呈 45°(避免直射沖擊導致雜質(zhì)劃傷表面);用專用清潔布(超細纖維布,無絨毛)輕擦熒光窗口,采用 “螺旋式擦拭”(從中心向邊緣,避免污染物殘留于窗口邊緣);若有纖維類雜質(zhì)纏繞(如水生植物殘體),用鑷子輕輕夾取(勿拉扯,防止損壞傳感器外殼)。 (二)化學輔助清理(適用于生物膜等頑固污染) 當物理清理無法去除黏性生物膜時,需用溫和化學溶液軟化(避免使用強酸強堿,防止腐蝕光學涂層): 1、配置清洗液 推薦兩種安全配方: 中性洗滌劑溶液:取 1L 蒸餾水,加入 5mL 無磷洗潔精(如餐具清潔劑),攪拌至溶解(可軟化生物膜中的多糖類黏性物質(zhì)); 檸檬酸溶液:1% 濃度(10g 檸檬酸溶于 1L 水),適用于同時存在水垢(如鈣沉積)的場景(酸性可溶解無機沉積,但需控制浸泡時間)。 2、浸泡與擦拭 將傳感器探頭(僅光學窗口部分)浸入清洗液,靜置 5-10 分鐘(生物膜較厚時可延長至 15 分鐘,但勿超過 20 分鐘,避免溶液滲入接口);取出后用清水沖洗殘留溶液,再用超細纖維布按基礎物理清理步驟擦拭,直至光學窗口無可見污漬。 3、特殊處理 若有鈣化生物膜(硬殼狀),可先用軟毛刷(尼龍材質(zhì),毛長≤5mm)輕刷表面,再用檸檬酸溶液浸泡(每 2 分鐘檢查 1 次,軟化后立即停止),防止長期浸泡腐蝕傳感器外殼。 (三)原位清理(適用于無法拆卸的傳感器) 部分在線傳感器為水下固定式安裝(如沉入湖底的監(jiān)測儀),可采用原位清理: 1、水流擾動法 用長桿綁縛噴水裝置(如便攜式高壓水槍,調(diào)至最低檔位),在距離傳感器 30cm 處沖洗,水流沿窗口邊緣旋轉(zhuǎn)噴射,利用水流帶走疏松污染物; 2、機械擦拭法 使用專用清潔工具(如帶刷頭的長桿,刷頭為海綿材質(zhì)),輕輕貼合光學窗口旋轉(zhuǎn)擦拭,避免用力按壓導致傳感器移位。 三、注意事項 1、避免損傷部件 禁止使用酒精、丙酮等有機溶劑(會溶解傳感器表面的熒光涂層);鋼絲刷、金屬鑷子等硬質(zhì)工具僅可用于清理外殼,絕對禁止接觸光學窗口。 2、清理后校驗 清理完成后,將傳感器放回校準液(0μg/L 蒸餾水)中,觀察熒光信號值:若與上次校準的基線值偏差≤3%,說明清理合格;若偏差過大(>5%),需重新校準。 3、記錄與維護 每次清理后記錄污染物類型、清理方法及耗時,總結(jié)污染規(guī)律(如夏季藻類爆發(fā)期污染速度快,可提前增加清理頻率)。 在線葉綠素傳感器的清理核心是 “及時、溫和、徹底”。通過物理與化學方法結(jié)合,既能去除污染物,又能保護光學部件,配合定期校驗,可確保傳感器的檢測狀態(tài)。
|